花生青枯病
发病特征:
病初期,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色枯焦。病株易拔起。病株枯死时仍然保持绿色或暗绿色,故称青枯病。植株一旦得病,则全株枯死。病茎纵剖,维管束呈黑褐色,横切面高湿条件下稍加挤压可见白色黏液溢出。
发病规律:
病菌随带菌土壤、病株残体、带菌杂草以及带菌土杂肥和粪肥,借雨水、灌溉水 、农具、昆虫媒介传播,此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至8年。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及自然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导管堵塞,植株失水萎蔫,尔后病菌进入皮层与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使之崩解腐烂,再次散出,重复侵染。据调查,高温高湿最有利于此病发生,当土温达25℃以上,降雨的多少与迟早决定此病发生早晚与程度大小。一般时晴时雨、久旱骤雨或久雨骤晴时发生严重;土壤温度于湿度骤变或地块线虫增多,造成根部受伤或腐烂时发生严重;低洼排水不良地块较高板地发生严重;连作田较轮作田发生严重;酸性土壤较微碱性土壤发生严重。另外,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
治疗药品:
《青枯立克》3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
防治方法:
1、整地选种。实行水旱轮作或花生与冬小麦轮作。深耕土壤,施足底肥,灌好低墙,选用抗病品种,如抗青10号、鲁花3号、鄂花5号、中花2号、桂油28、泉花3121、粤油22号等。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有效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按要求适期播种。
2、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适时中耕除草,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施一次地果壮蒂灵,可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产量。
3、预防:《青枯立克》30ml兑水30斤,进行全株均匀喷雾,花生出齐苗15—20天后连喷2次,间隔7天;临近开花期喷2次,间隔5天。
备注:在花生出齐苗后,对往年重点发病区及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灌根,每株灌液100ml左右,连灌2次。
4、治疗:发病后使用《青枯立克》3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全株均匀喷雾,连喷2-3次,5-7天1次。(严重进行灌根,每株4-6两左右,具体根据植株大小,土壤干湿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