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枯萎病

2019-03-30



简介:

红薯枯萎病别名:萎蔫病、蔓割病、蔓枯病、茎腐病等。河南记载F.bulbigenum Cke et Mass.var.batatas Wollenw.也是该病病原,称甘薯镰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胞稍尖,末胞尖端稍弯曲,有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卵圆形至椭圆形;厚垣孢子褐色,球形。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茎蔓和薯块。苗期染病呈青肿状,导管变褐色,上部黄瘦。成株发病,病株矮小,茎基部膨肿,表面有青晕,剖视病部可见植株感病后维管束变褐色,从茎基部向上扩展可达二三十厘米长。病株除顶部少数叶片绿色外,其余叶片全部发黄,并从下部老叶陆续枯死脱落。后期病部皮层破裂,呈纤维状,表皮生粉红色霉状物。薯块染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后脱落,最后全蔓干枯而死临近收获期病薯表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浅褐色斑,比黑疤病更浅,贮藏期病部四周水分丧失,呈干瘪状。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遗留于土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病菌从伤口侵入,沿导管蔓延,病薯和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途径,流水和耕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途径。土温27~30℃,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有利于病害流行该病流行。连作地、沙地或沙壤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如南京92、潮汕白、台城薯、金山247、蓬尾、南薯88号、撩禺、徐州18等较抗病。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种苗。

2. 结合防治黑疤病进行温汤浸种,培养无病苗,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

3. 栽植前薯苗用0.2%“401”抗菌剂浸苗10分钟消毒处理。

4.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5. 重病区或田块与水稻、大豆、玉米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1年轮作就可收效。。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6. 发病初期可及时喷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双效灵水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