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散黑穗病

2019-03-29


症状:

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散黑穗病菌偶尔也侵害叶片和茎秆,在其上长出条状黑色孢子堆。

 

危害特征:

散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穗部。病穗比健穗抽穗早,初抽出时病穗外包有一层浅灰色的薄膜,后薄膜破裂消失,露出黑色粉末。腥黑穗病发生于穗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抽穗后至成熟期症状明显。病株全部籽粒变成菌瘿,菌瘿较健粒短胖。初为暗绿色,后变为灰白色,内部充满黑色粉末,最后菌瘿破裂,散出黑粉,并有鱼腥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付的菌丝也开始萌发,随小麦生长发育经生长点向上发展,侵入穗原基。孕穗时,菌丝体迅速发展,使麦穗变为黑粉。厚垣孢子随风落在扬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湿润的柱头上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产生4个细胞分别生出丝状结合管,异性结合后形成双核侵染丝侵入子房,在株被未硬化前进入胚珠,潜伏其中,种子成熟时,菌丝胞膜略加厚,在其中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次年发病,并侵入第二年的种子潜伏,完成侵染循环。刚产生厚垣孢子24小时后即能萌发,温度范围5—35℃,最适20—25℃。厚垣孢子在田间仅能存活几周,没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小麦扬花期空气湿度大,常阴雨天利于孢子萌发侵入,形居病种子多,翌年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病害随种子或商品粮传入;实行轮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抽穗前后在田间拔除病穗,并带出田外烧毁,减少病菌传播。

2.种子处理: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ml/100kg种子,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0-600ml/100kg种子,或6%戊唑醇或50%多菌灵种衣剂30-60ml/100kg种子,兑水混匀拌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