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灰霜病

2019-03-30


发病特征:

据观察主要发生在棉花疫病、炭疽病侵染过的棉铃上,棉铃表面长有灰绒状霉层,病情严重的造成棉铃干腐。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棉苗和棉铃。种子发芽后出苗前受害可造成烂种。出苗后受害茎基部产生红褐色绷裂条斑,中央凹陷,扩展后茎缢缩,幼苗死亡子叶边缘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后干燥脱落使子叶边缘残缺不全;真叶症状和子叶相似,但外缘多为深褐色。

棉铃受害初期呈暗红色小点,扩展后呈褐色病斑,病部凹陷;铃内未成熟的纤维部分或全部腐烂,成为暗黄色的僵瓣。潮湿时,在病斑中央产生橘红色略带轮纹和黏结的分生孢子团。


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发病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该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很高,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或棉田小气候的相对湿度高于90%,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种植管理

(1)合理密植,不宜过密。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棉田湿气滞留。

2.药剂治疗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悬浮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i000倍液,隔7~10天1次,每次喷对好的药液65~75L,共防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