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

2019-03-29


发病特征:

        1.只发生于穗部,为害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突起物,后渐膨大包裹全颖,呈黑绿色。

        2.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发病规律:

        该病菌以菌核落入土内或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温 度适宜时萌发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 口期侵害花器,造成谷粒发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 所的研究表明,该病菌侵染始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之后,花粉 母细胞充实期前后这段时间是侵染的重要时期。一般大穗型、着 粒密、重穗型品种、晚熟品种发病较重;偏施氮肥,穗肥施用过晚, 造成贪青晚熟发病较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 一个重要因素,在抽穗扬花期时遇多雨、低温,特别是连阴雨,发生 较重。

     
治疗药品:
       10%真灵(井腊芽)悬浮剂120~150毫升;或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毫升。
     
治疗方法: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一般来说,散穗型、早熟品种发病较轻;密穗型、晚熟品种发病较重。
       2.选用无病种子,做好种子处理
播种前结合盐水选种,淘汰病粒,用57℃温水进行温汤浸种10分钟后,洗干净催芽播种;或用生石灰0.5千克加水50千克,浸稻种30~35千克(可与恶苗病防治相结合),浸种时间一般为15~20℃条件下4~5天,石灰水应高于稻种,使稻种始终淹在水层下。
       3. 早期发现病粒应及时摘除,重病地块收获后进行深翻,以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
       4.适量施用化肥,防止过多过迟施用氮肥,氮、磷、钾配合使用,氮肥采取基、蘖、穗肥各1/3,不要过多施用穗肥。
       5.药剂防治:以水稻抽穗前10天左右为宜。如预测稻曲病为流行年,可于破口前10天左右,每667米2用10%真灵(井腊芽)悬浮剂120~150毫升;或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毫升,对水37.5千克喷雾,并于抽穗前7天再加喷1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