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角斑病
【病害特征】
苗期染病:子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扩展成油渍状,叶片正面病斑多角形,有时病斑沿脉扩展呈不规则条状,致叶片枯黄脱落;受害轻时,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受害重时,子叶干枯脱落,幼苗枯死。幼茎染病初呈油渍状斑点,后变黑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绕茎一周,后病斑部分腐烂,收缩变细,棉株向边弯曲;湿度大时,病部分泌出黏稠状黄色菌脓;干燥条件下变成薄膜或碎裂成粉末状。
成株期叶片发病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迅速扩大呈油渍状斑点:在叶片正面也显现病斑,因病斑扩展受到周围叶脉的限制,故成多角形或不规则的病斑;有时病斑沿主脉发展,呈黑褐色条斑,病叶皱缩扭曲;叶片上病斑多时,棉叶萎垂和脱落。棉铃染病初生油浸状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或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褐色至红褐色,病部凹陷,幼铃脱落,成铃受害,成铃部分心室腐烂。部分铃脱落,成铃受害,成铃部分心室腐烂。部分心室腐烂,纤维略现黄色。病斑可蔓延到铃柄,引起蕾铃脱落。不仅为害棉苗,同时也为害成株的茎叶及发育中的棉铃。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实行轮作;及时清除棉田病株残体;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防止湿气滞留:及时收摘烂铃,可减少损失。
(2)、种子处理:硫酸脱绒可减轻病害发生。用1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拌种,效果较好。
(3)、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液剂3000~ 40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 8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每5~ 7天喷1次,连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