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炭疽病

【症状识别】

病原真菌是禾生炭疽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 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生,黑色;刚毛暗褐色,具隔膜3~7个,顶端浅褐色,稍尖,基部稍膨大,大小60~119×4~6(um);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单胞无色,大小10~15×3~5(um);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胞,大小17~32×3~5(um)。有性态为Glomerellagraminicola Politis.称禾生小丛壳。
早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1-2] 。在严重发生时,这个病原菌也能造成植株顶端时死亡,侵染玉米茎杆, 引起玉米茎基腐,造成玉米减产。茎基腐引起的减产往往大于叶部病斑引起的产量损失。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块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垦粘2号、渝糯1号、西玉7号、白粘早玉米、黄粘早玉米等优良品种。
(2)、实行3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及时中耕,提高地温。
(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4)、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5)、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7)、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
【生物防治】
浸种剂:
80%抗菌剂402水剂5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发病时喷施
2亿活芽孢/ml假单胞杆菌水剂(叶扶力)500~800倍液。
80%抗菌剂402水剂8000倍液。
【化学防治】
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用种子0.2%的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拌种,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
用种子重量0.7%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
用5%根保种衣剂拌种,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喷施用药: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xwvskcxzyky1apvaqxymigw1msexb8rh
bk0naeo9h17xv3lcys5g3z0lpbf8lgfy
t9z02reyk65p40haa1qq1iu25u5k22ng
hrpewlnyvzm5x7ncs26gbd01jh527i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