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
发病特征:
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
1.一般有褪绿枯黄斑,天气潮湿时病叶上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在分蘖期开始出现枯心苗,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症状,最后死亡。
2.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可分为叶枯、急性凋萎、黄化三种类型。
发病规律:
白叶枯病是由细菌侵入引起,主要危害叶片,水稻从苗期到抽 穗期都能发病,但以分蘖末期至抽穗前发病最多。病菌通常在带 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带病的稻草和带病的 种子。新病区以种子带菌传播为主,老病区则以稻草传播为主,继 而靠风、雨、露、昆虫、灌水和不当农事操作传播扩大。病菌喜高温 高湿,6-8月份暴风雨多(或者台风影响)时,则易发生,如山洪、 溃涝后发病特别严重。其盛发期:早稻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中 稻在7-8月份,晚稻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一般糯稻较抗病, 粳稻比籼稻抗病,长期灌深水、迟发、单一施氮肥的稻田,都会引起 严重发病。
治疗药品:
20%叶枯宁(川化018)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药剂用20%叶枯宁500倍液,或50%退菌特2000倍液。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选购稻种时,要把抗病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选择高抗病品种,尽量避免使用“汕优63”等易感病品种。
2.种子处理 用85%强氯精(三氯异氰脲酸)粉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再进行催芽、播种。
3.加强肥水管理 施肥要注意氮、磷、钾配合,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分蘖末期以后应少施或不施氮肥;水的管理要注意保持浅水勤灌,严防深水淹苗。分蘖末期适度搁田,灌浆后期湿润维持至黄熟。
4.药剂防治 秧苗三叶期及移栽前各喷1次药剂预防。药剂用20%叶枯宁(川化018)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大田于发病初期对中心病团进行重点喷药封锁,同时,对全田进行喷药防治。以后,每隔5~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用20%叶枯宁500倍液,或50%退菌特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