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潜叶蝇
2019-03-30
分布与危害:
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但西藏地区未发现。油菜潜叶蝇(也叫豌豆潜叶蝇。寄主范围广,食性很杂。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间潜食叶肉,形成黄白色或白色弯曲虫道,严重时虫道连通,叶肉大部食光,叶片桔黄早落。
症状:
成虫头部黄褐色,触角黑色,共3节。复眼红褐色至黑褐色。胸腹部灰黑色,胸部隆起,背部有4对粗大背鬃,小盾片三角形。足黑色,翅半透明有紫色反光。幼虫蛆状,乳白色至黄白色。头小,口钩黑色。
发病规律:
油菜潜叶蝇较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夏季35℃以上便不能成活而以蛹越夏,常在春秋两季为害。成虫多在晴朗白天活动,吸食花蜜或茎叶汁液。夜晚及风雨日则栖息在植株或其他隐蔽处。卵散产于嫩叶叶背边缘或叶尖附近。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片表皮,在被刺破小孔内产卵1粒。卵期4-9天,卵孵化后幼虫即潜人叶片组织取食叶肉,形成虫道,在虫道末端化蛹,化蛹时咬破虫道表皮与外界相通。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早春及时清除杂草,摘除底层老黄叶,减少虫源。
2.毒糖液诱杀成虫。用甘薯、胡萝卜煮汁(或30%糖液),加0.05%敌百虫,每10平方米油菜地喷10-20株,隔3-5天喷1次,共喷4-5次。
3.药剂防治。在幼虫刚出现为害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