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病特征: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半透明小斑,迅速在叶脉间扩展为黄褐色细线或短虚线状条斑,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
2.病斑上常溢出许多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黄色胶状小粒,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可见许多半透明细条。
3.发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引起植株早期死亡或不能抽穗。
发病规律:
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土壤不能成为越冬之处,病稻秆在田间返烂,病菌在短期内就可死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叶片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形成条斑,若田间湿度大,病斑上溢出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叶鞘发病形成黄褐色短条斑,天气湿润时也可出现大量菌脓。该病在水稻生长前、后期都易感染,感病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幼苗期就可看到症状,症状叶较白叶枯病明显,但一般是在分藥以后,特别是在孕穗、抽穗阶段才发现。
治疗药品:
噻森铜、叶青双、消菌灵等。86.2%铜大师(氧化亚铜)、20%硅唑咪鲜胺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列入检疫对象,防止调运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实施产地检疫对制种田在孕穗期做一次认真的田间检查,可确保种子是否带菌。严格禁止从疫情发生区调种、换种。
2.选用抗(耐)病杂交稻,如桂31901,青华矮6号,双桂36,宁粳15号,珍桂矮1号,秋桂11,双朝25,广优,梅优,三培占1号,冀粳15号,博优等。种子消毒处理对可疑稻种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稻种在50℃温水中预热3min,然后放入55℃温水中浸泡lOmin,期间,至少翻动或搅拌3次。处理后立即取出放入冷水中降温,可有效地杀死种子上的病菌。
3.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配合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忌灌串水和深水。
4.药剂防治:苗期或大田稻叶上看到有条斑出现时,应该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杀菌农药有噻森铜、叶青双、消菌灵等。86.2%铜大师(氧化亚铜)、20%硅唑咪鲜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