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焦斑病
2019-03-28
发病特征:
焦斑病发病植株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发生,在小叶尖端或某一侧的叶缘处开始感病,病斑逐渐出现褪绿症,由黄变黄褐色。病斑从叶缘顺叶脉向叶柄延伸呈楔状,最后发展成“V”字形枯死斑。早期病斑呈灰褐色,破裂后扩展的病斑为褐色。病原菌的子囊在枯死斑上呈现密布的小黑点,最终全叶卷曲脱落。能够引起花生中下部叶片早脱落,影响荚果的饱满度,一般减产在10%以上,严重地块能减产40%-50%。
发病规律:
花生焦斑病是一种发生在叶部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及予囊壳在病残株中越冬,子囊孢子扩散高峰是在晨露停息和开始降雨时,气温25~27℃,相对湿度70%~74%,有利于予囊孢子发生。
治疗药品:
用1∶2∶200倍(硫酸铜∶石灰∶水)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防治。病害防治指标以10%~15%病叶率,病情指数3~5时开始第一次喷药,以后视病情发展,相隔10~15天喷1次,病害重的喷2~3次。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适当密植,播种密度不宜过大。
(2)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3)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
花生开花后25--30天,每亩用15%的多效唑40--50克,加水75公斤均匀喷洒,能显著地延缓植株伸长生长,使主茎高度降低,侧枝长度缩短,从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选用1∶2∶200倍(硫酸铜∶石灰∶水)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防治。病害防治指标以10%~15%病叶率,病情指数3~5时开始第一次喷药,以后视病情发展,相隔10~15天喷1次,病害重的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