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红腐病
【病害症状】
苗期染病幼芽出土前受害后造成烂芽,子叶、真叶边缘产生灰红色不规则斑,湿度大时全叶变褐湿腐,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
幼茎染病:导管变为黑色,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色条斑,后变褐腐烂,导管变成暗褐色,幼茎、幼根肿胀。棉铃染病初生无定形病斑,呈墨绿色水渍状,遇潮湿天气或连阴雨时病情扩展迅速,遍及全铃,产生粉红色或浅红色霉菌层,病铃不能正常裂开,棉纤维腐烂成僵瓣状。种子发病发芽率降低。
成株茎基部:偶有发病,产生环状或局部褐色病斑,皮层腐烂,木质部呈黄褐色。
【防治方法】
(1)、选种无病棉种或隔年棉种;及时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烂铃等,集中烧毁;适期播种,加强苗期管理,配方施肥;及时防治铃期病虫害,避免造成伤口。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02%的2.5%略菌腈悬浮种衣剂,或种子重量0.4%的40%五氯硝基苯粉剂拌种。
(3)、苗期、铃期发病初期,及时喷酒下列药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 8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1000倍液, 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间隔7~ 10天1次,连续喷2~ 3次。